比亚迪出手布局机器人
发表时间:2024-12-17 08:44:01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12月13日,比亚迪发布的一则招聘信息引起广泛关注,而招聘的方向正是当今大火的具身智能赛道。
据比亚迪招聘官微消息,比亚迪将面向2025届全球高校硕士、博士毕业生招聘具身智能研究团队。境内院校毕业时间为2024年9月~2025年8月,境外院校毕业时间为2024年7月~2025年12月。
需要的专业包括机械类、自动化类、力学类、计算机类、数学类、电子信息类、电气类等。招聘岗位主要涉及高级算法工程师、高级结构工程师等,研究方向涉及深度学习、感知、人形机器人、四足机器狗等。
据比亚迪介绍,其具身智能研究团队于2022年成立,通过深入挖掘公司规模化的应用场景需求,展开各类机器人本体及系统的定制开发,不断增强机器人感知与决策能力,推进具身智能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应用,目前团队已开发完成工艺机器人、智能协作机器人、智能移动机器人、类人形机器人等产品。
作为连接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桥梁,“具身智能”是指将AI融入机器人等物理实体,赋予它们像人一样感知、学习和与环境动态交互的能力。
“具身智能”一词本身具有浓厚的技术哲学色彩。1945年,法国哲学家莫里斯梅洛-蓬蒂提出“具身性”概念,认为人类需通过身体与周围环境进行互动和感知,进而理解世界。1950年,被称为“AI之父”的英国计算机科学家图灵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首次提出“具身智能”这一概念。
事实上,智能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工业机器人(机械臂)早已在制造业广泛应用,带来质效提升。但传统工业机器人是“固定程序+机械臂”的组合,而“具身智能”赋能的机器人则是“多模态感知+大脑决策”的迭代。
以大语言模型的突破为契机,通过赋予AI具体的物理实体(如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等),使其能够和现实世界交互,具身智能成了AI通往物理世界的钥匙。这个热门赛道也吸引了国内的华为、小米等科技龙头公司纷纷入场。
近日,小米集团核心创始团队创业的大模型机器人公司——小雨智造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北京信息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此次融资将用于加大研发力度,推动产品创新,提升市场竞争力。这也是小雨智造获小米集团、中关村智友科学家基金、北京智源研究院等天使轮投资后,再次完成亿元级别融资。
11月,在“前海宝安AI向未来—人工智能应用创新成果”发布会上,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简称“华为具身智能中心”)宣布正式运营。具身智能(拥有物理形态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人工智能的前沿领域,强调智能系统与环境的实时互动能力。该华为具身智能中心依托宝安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结合前海深港科技创新政策优势,致力于推动具身智能技术的国际前沿发展。
会上,华为具身智能中心与16家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涵盖乐聚机器人、拓斯达、兆威机电等多家知名科技企业。该中心旨在联合企业协同创新,搭建高水平创新平台,提供一站式产品技术交易服务,助力全球具身智能产业链的集散与升级。成立此中心不仅显示华为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深入布局,更将为深圳乃至全球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注入新活力。
据新华社报道,清华大学交叉信息研究院助理教授许华哲认为,未来机器人将呈现多姿多彩的形态:双足、四足、轮式,机械狗、智能无人机甚至机械小蜜蜂,但人形机器人对人类社会适配性最佳,将成为最能够帮助人类的机器人。
人形机器人可解决生产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很多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无法靠流水线统一组装,这就需要具有泛化能力的人形机器人来“帮忙”,把批量生产的零部件按客户的定制需求组装成产品。在家庭服务、公共服务等更复杂多变的场景中,人形机器人也更具优势,可适应不同的环境和需求完成多种任务。
浙商证券认为,特斯拉Optimus作为具身智能的先行者,有望率先进入批量化生产阶段。国内厂商在人形机器人本体结构、运动控制算法、软件工程等方面持续迭代,并积极探索下游产业化应用场景。行星滚柱丝杠、六维力矩传感器、触觉传感器、空心杯电机、软件系统是当前国产化提升空间较大的核心环节,同时也是技术壁垒较高的零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