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发表时间:2024-12-17 08:42:51
文章作者:小编
浏览次数:
近期,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我国已累计培育421家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建成万余家省级智能工厂,13家中国企业新入选全球“灯塔工厂”,中国“灯塔工厂”总数已达72家,占全球42%。
据中国工业报测算,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智能工厂市场仍将保持10%以上的年均增速,到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超1.4万亿元。
通过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智能工厂推动生产设备和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开展业务模式和企业形态创新,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供应链全环节的综合优化和效率、效益全面提升。
智能工厂是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趋势,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支撑。日前,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2024年度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的通知》,旨在进一步推动制造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升级。
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能力建设,围绕智能制造典型场景部署必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核心数据实时采集、关键生产工序自动化、生产与经营管理信息化,开展点状智能化探索。
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4年版)》,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且至少覆盖生产作业环节。
参考《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附1)、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高于省(区、市)同行业平均水平。
提升数字化网络化集成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广泛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生产经营数据互通共享、关键生产过程精准控制、生产与经营协同管控在重点场景开展智能化应用。
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4年版)》,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且至少覆盖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三个环节。
参考《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附1)、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高于省(区、市)同行业平均水平,在省(区、市)同行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
强化数字化网络化持续优化能力,面向智能制造典型场景体系化部署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和系统,实现设计生产经营数据集成贯通、制造装备智能管控、生产过程在线优化,开展产品全生命周期和供应链全环节的综合优化,推动多场景系统级智能化应用。
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4年版)》,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原则上应覆盖全部五个环节。
参考《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附1)、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高于省(区、市)同行业平均水平。在国内同行业起到引领带动作用,带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开展数智化升级,培育形成具有行业推广价值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探索构建企业智能制造“标准群”,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制造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批智能工厂建设和运营人才。
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与制造全过程的深度融合,实现装备、工艺、软件和系统的研发与应用突破,推动研发范式、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等创新,探索未来制造模式,带动产业模式和企业形态变革。
鼓励企业参考《智能制造典型场景参考指引(2024年版)》,围绕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等开展智能工厂建设,须覆盖全部五个环节。
参考《智能工厂建设关键绩效指标参考》(附1)、T/CAMS182-2024《智能制造效能通用评测方法》评估智能工厂建设成效,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全球领先。打造全球领先的应用标杆,通过“母工厂”等方式推动工厂建设经验复制推广,引领产业链上下游形成智能制造协同创新生态;培育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实现对外输出,形成较为完善的企业智能制造“标准群”,推动形成行业、国家标准;培养智能制造领军人才,对外提供智能工厂建设和运营指导或服务。
《智能工厂梯度培养要素条件》还详细列举了四个不同梯度的智能工厂在工厂建设、研发设计、生产作业、生产管理、运营管理各环节的建设具体事项,并构建了关键绩效指标体系,以供评估建设成效作参考。
此次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力争通过五到十年持续培育,推动基础级智能工厂大面积普及,规模化建设一批区域行业领先的先进级智能工厂,择优打造一批国内领先的卓越级智能工厂,探索培育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领航级智能工厂。
带动一批智能制造装备工业软件、系统解决方案和标准应用突破,加速以新一代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培育形成一批未来制造模式,推动研发范式、生产方式、服务体系和组织架构变革创新。